军事诡计文学>历史穿越>大秦战魂 > 第三十八章 再出征
    第二日早上等到蒙恬起来穿上衣服来到大厅时,蒙武和蒙恬蒙毅的母亲赢英已经在饭桌上开始吃饭了。见到蒙恬进来,赢珠问道:“昨天晚上在相国府怎么玩了那么久,我和你父亲等你们兄弟两个等到将近亥时都没有见你们两个回来。”

    蒙恬坐下,接过下人端过来的热粥,喝了一口,然后说道:“昨天晚上我和弟弟确实回来晚了,有劳父亲母亲挂念了。昨天晚上在相国府我被一群人围着敬酒,若不是我每次都是一点一点的喝,我估计昨天晚上我就会不来了。”

    蒙恬刚说完,蒙毅就揉着眼睛走进来了,看到父亲母亲和大哥都在看自己,“怎么,我的脸上有东西吗?难道是刚才没有洗干净?”

    “好了,赶紧过来吃饭,吃完饭还要去见大王领受兵符呢。”蒙武对着两个儿子说道,“对了,恬儿,昨天下午你们走后不久有一队胡人来到府上,从他们的车上卸下来好多宝物,我听他们说是你买的,可有此事?”

    蒙恬点点头,对父亲说道:“确有此事,昨日我本想跟着弟弟去胡人商队那里买件礼物拿到相国府上去,结果遇见了吕不韦的养子在那里要强抢一个胡人女子,我当时不知道他的身份,过去拦住了他。后来我见那女子可怜,就把那些宝物部买下了。”

    蒙毅紧着着说道:“大哥,我看你不是看那胡人女子可怜,你是看上那个女子了吧。不过确实,那个胡人女子脸蛋不错,比宫里的一些美人还要漂亮,而且我看那女子在向你拜谢的时候看大哥的眼神都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蒙恬用手拍了一下蒙毅的后脑勺,蒙毅差点把刚说话喝进去的一口热粥吐了出来,蒙恬说道:“有饭吃还堵不上你的嘴,净挑些无中生有的事情乱说。我就是看那女子和她父亲在秦国被那个刘小爷欺负,心中难忍,才出手帮了她。再说了,我一个堂堂的秦国将军,娶了一个胡人女子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赶紧吃饭,吃完饭恬儿有要上战场了。”赢英说着说着流起了眼泪,“他才十四岁,就要开始在战场上开始杀人了。”

    蒙武看着落泪的母亲,安慰道:“母亲放心吧,孩儿在战场之上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的,保证回来时我一根头发都不会少。”

    蒙武也劝道:“夫人你就放心吧,我一定会看好我们的恬儿呢,再说说不定我还要靠他保护呢,前些日子在函谷关就是恬儿一个人杀进敌营,把我救了出来。我相信恬儿的实力,他不会手上的。”

    赢英见父子三人都看着自己,只得说道:“好吧,恬儿你要答应我,切不可再像函谷关的时候一样,一个人就敢往敌人的包围里面冲,你现在是一支军队的将军了,要懂得看清战场的形势,而不是要去冲锋陷阵,这样将来你才能和你爷爷,你父亲一样,成长为一个大将军。”

    “是,母亲,孩儿记住了。”蒙恬说道。

    吃完早饭,蒙武和蒙恬披挂上铠甲。蒙恬的铠甲已经换成将军的铠甲了,头盔依旧带着面罩,只不过比起之前的那个头盔要重了几分,头盔顶上一簇红色的丝带,用以彰显将军的身份。身上穿着的铠甲内里有一层经过炮制的皮甲,方便穿着,外面是一块一块不同形状的青铜片用细绳穿在皮甲上面,,前胸和后背处各增加了一块圆形的护心铜片,防止敌人的神射手攻击。腰部系着一条金属丝线编织的腰带,腰带上面带有悬挂战刀的活扣,同时腰带下面还悬挂有两片裙摆,保护穿着之人的大腿和膝盖。整件铠甲加起来大约有三十斤重,蒙恬在母亲和弟弟蒙毅的帮助下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才把它勉强穿好。

    穿好盔甲,蒙恬走出蒙府,杜辉已经在蒙府门口等着他了,见蒙恬穿着新式的将军铠甲出来,杜辉赞道:“少将军果然英武,这身铠甲再配上少将军的身姿真的是天上的将军下凡了一样。”

    蒙恬哈哈笑道:“杜大哥你就不要取笑我了,这身盔甲穿的我好生难受,而且还那么沉,我倒是觉得不如以前那个十夫长的铠甲穿的舒服。”

    “那少将军要不要和末将的盔甲换换呢,末将可是求之不得呢。”杜辉调侃道。

    蒙恬拍了拍身上的盔甲,说道:“不换。”然后走到汗血宝马跟前翻身上马。见到身穿这么重的盔甲还能如此麻利的上马,又惹来跟随杜辉前来的蒙家军将士一阵喝彩。

    走在前往军营的路上,蒙恬向杜辉问道:“杜大哥,军营这两天我没顾得上去,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杜辉回道:“少将军放心,跟随我一起归降的兄弟们吃的住的都和秦兵一模一样,所发军饷也是分毫不差,甚至比之前在自己国内发的还要多上不少,所以他们也是毫无怨言,每天同新招进来的秦人士卒一同训练。”

    蒙恬知道杜辉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,也就没继续问下去。杜辉见蒙恬没有继续追问,开口说道:“少将军,末将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道少将军能否替手下的兄弟们做主?”

    蒙恬扭头看着杜辉,“杜大哥有话直说即可,跟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,少将军也知道我们这些降兵降将唯一的顾虑就是自己的家人,我倒是好说,家里面已经没有亲人了,就是下面的兄弟们有些想念家人了。我想既然我们都到了秦国了,我便想让他们把自己的家人也都接到秦国来,这样他们才会把秦国真正的当成自己的家。”